强化责任提质增效 建筑施工企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

2021-07-01 浏览:579次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不少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异常艰难。如何优化布局、转型升级,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

如何推进转型?从宏观来看,发展与转型,宛如拉动我国经济腾飞的“双翼”,只有找到二者间的“黄金平衡点”,在转型中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确保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行稳致远。从微观而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采取全面审计地方政府债务、出台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改革“路线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鼓励科技创新等措施推进供给侧改革。虽然给企业带来一些阵痛,但这有利于企业保持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避免引发更大危机。对此,作为已经置身其中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应抓住机遇、用好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有关政策,切实推进自身转型。

正确认识形势,牢固树立工作压力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面对多年经济高位运行带来的遗留问题,自去年以来,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全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顶层设计,即从2016年开始用5年的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用3至5年时间,使煤炭行业再退出产能5亿吨、减量重组5亿吨,并明确提出供给侧改革对产能进行三个方面的布局调整:即升级一批传统产业,实现企业提质增效;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清除“僵尸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创造新的有效产能。这表明在世界金融危机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化解过剩产能必将成为一些传统产业断尾求生的必由之路。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只有牢固树立工作的压力感、紧迫感和危机感,着眼宏观产业结构升级、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和企业人力资本匮乏,着力融资支持体系、创新支撑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方能不断顺应建筑市场从“供需侧改革”向“供给侧改革”的大势和把握好各种转型升级的机遇。

客观面对问题,充分发挥领导带头和以上率下的影响力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30多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这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描述的那样:经济学家惟一的样本就是历史,在现实中发现问题,到历史中寻找答案。

因此,作为一个身处我国市场竞争前沿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明白,改革开放既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面对调结构、去产能、降成本、增效益、保稳定、谋发展等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只有坚持问题导向、采取以上率下、围绕改革发展、形成共识、推进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方能凝聚各种力量、形成改革合力、突破传统模式,进而在新一轮改革中抓住发展机遇和体现应有作为。

积极推进落实,认真做好结构调整和体系建立的路线图

不断的改革和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是党规党纪也好,还是法规政策和企业规章也罢,其生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是否得到遵循和执行;二是政策是否得到落实;三是政策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过去的改革发展中,之所以会出现一方面从上到下都在不断强调淘汰落后产能和压缩过剩产能的重要性,而另一方面却是“越去越多”,给人的感觉就是表面看是产能过剩,实际上是地方政府在盲目竞争上项目,各种重复建设“遍地开花”。知情人士认为,近几年,地方政府公司化趋势明显,不少地方打着推进城镇化旗号搞造城运动,政府经营城市,土地拍卖“地王”频出,房价越调越高,改革大打折扣,根源在于体制性障碍。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尖锐地指出,唯有推进市场化改革,方能为经济转型升级铺平道路。因此,大家必须知道:优胜劣汰既是市场竞争的精髓,也是我们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法则。只有紧紧围绕如何让优秀的企业脱颖而出,让管理无方、改革无力、产能过剩、效率低下、前景不好、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尽早退出市场,腾出资源投入更有效率的领域来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整合资源、提升效率、增强实力,方能顺应市场和重现生机。

加强源头控制,切实增强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科学性

众所周知,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虽然面临巨大压力,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可用巨大空间消解时间压力。我国区域、领域发展不平衡,广大中西部地区增速加快,公共服务、教育培训、养老休闲等领域需求潜力快速释放。经济回旋余地大、东方不亮西方亮,这是大国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我国近年来的经济转型适逢劳动人口供应下降、吸纳就业多的服务业加速发展,不仅没有出现大规模失业,而且居民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长,消费需求还在扩张。因此,现在既是我国经济发展压力凸显期,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有利期。作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只有着眼源头参与、源头融入和源头控制抢占先机,着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依法决策建立创新体制机制,立足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强基固本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切实遵循“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标准,积极利用混合所有制、期权股权激励和职工持股的改革试验推动创新驱动和激发内生动力,方能有效确保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

强化责任担当,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创工作新局面

改革作为自我革命的一种手段,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是曾经有过几十年计划发展史的国有企业,无论是上一轮的减人增效和下岗分流改革,还是这一轮的以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为统领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改革,无一不涉及企业分配格局的重新调整和职工利益格局的重新定位。因此,面对转型发展的严峻现实,作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和有远见的建筑施工企业,在此轮改革中切不可重蹈减员增效、停薪留职、买断工龄、下岗分流等治标不治本的覆辙,而应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出发,立足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想问题、作决策、谋发展、搞改革、办企业的方针,坚持以“三严三实”为遵循,以干部职工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认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讲话精神,真正做到在方案设计上统筹兼顾、关注民生,不以牺牲职工群众的合法权利和应得利益为代价谋划改革;在工作推进中,领导带头、以上率下,不以领导不动、机关不变、基层难办实施改革;在措施落实上因企制宜、量力而行,不搞形式主义、应景之作、欺上瞒下。唯如此以人为本、以身作则、以上率下,领导带头、言传身教、真干实改,从上到下、各级组织、干部职工始终保持观念上与时俱进、工作上稳中求进、作风上团结奋进的精神状态,企业转型升级方能落细落实、深得人心、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卓有成效,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创转型发展和提质增效工作新局面。

总之,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五位一体”的新定位、“四个全面”的新布局、“五大发展”的新理念和企业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作为一个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为生存法则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只有立足实际、因企制宜、谋定而动,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不断坚持用时代的要求审视转型、用发展的眼光研究转型和用改革的精神创新转型,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布局、实施精细管理、提高运营质量,积极营造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工作氛围,企业转型升级才有希望、提质增效才有实效、改革发展才有活力、生存发展和持续发展才有保障。

返回目录
Copyright (©) 苏州腾道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ICP备16004530号